影視大行業看好 華誼光線博納發展迥異
好萊塢八大電影公司,幾乎創造了八成以上的北美總票房。而在中國,隨著電影產業的壯大和市場集中度的提高,華誼、光線、博納這三大民營公司所占的市場份額也越來越高。
最近,這三家公司2013年的財報也相繼公布,在影視大行業看好的背景下,三家公司的發展卻呈現迥然不同的態勢。華誼順勢快速增長,博納原地踏步,而光線則逆勢下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既跟各個公司電影大小年有關,也跟他們不同的業務結構、投資狀況和營收占比有關。
華誼營收利潤雙第一 光線凈利率最高
在很長一段時間,華誼和博納都是穩居前兩位的民營電影公司。隨著光線、樂視的加入,原有的競爭次序岌岌可危。光線憑借《泰囧》、《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和華誼、博納組成了電影三大巨頭。
對比這三家公司的財報看以看出,雖然在營收和利潤上,華誼以絕對優勢位居第一,但三家各有所長。華誼增長迅猛,博納穩步緩進,而光線雖然營收下降,但成本控制很好。
2013年,華誼以20億的絕對優勢位居營收第一,超過博納與光線營收總和。華誼兄弟電影業務營收的增長(76.4%)明顯快于總票房的增長(43.0%),票房含金量顯著高于光線傳媒。制作(主承制)加宣發一體化、商務合作、衍生品和IP授權的精細化運營是其電影業務領先的關鍵。
2013年光線傳媒電影業務總票房的增長卻沒有帶來電影營收的增長,前者同比增長46%,而后者卻下降14%。藝恩咨詢副總裁侯濤認為,這種不協調或由于單片平均投資比重的下降引發確認收入比重下降。
而對于博納來說,由于專注于發展其核心電影業務,收入增長率比較穩定,但凈利潤增長較大。此外,由于博納在2013年繼續加大電影院方面的投入,使成本大幅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利潤的增長。
華誼:凈利增長近170% 減持掌趣獲利不菲
從歷史數據來看,華誼兄弟在五年間,利潤實現了5倍增長。除2011年因前一年的強勢而略有下挫外,一直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
2013年在大陸地區的票房合計約為人民幣30億元,較上年的21億元同比增長43%,保持民營公司第一的地位。電影及相關收入為10.8億,電影方面的收入轉化比為36%,相對較高;電視劇及衍生業務收入較上年同期相比增長 36.13%;電影院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 60.62%, 主要是因為截至報告期末,投入運營的影院共 15 家,較上年同期增加 2 家。藝人經紀及相關服務、品牌授權及服務呈穩定發展態勢。 此外,出售所持掌趣部分股份所取得的投資收益也是公司整體效益提升的重要原因。
在華誼的營收構成中,電影依然占據絕對的主導位置,排名第二的是電視劇業務,次之是電影院經營、藝人經紀和品牌授權與服務。分業的營收與利潤占比基本一致,有微小差異。相較之下,品牌授權、影院經營與藝人經紀的利潤率較高,而電視劇利潤率較低。
根據公司公告,華誼未來5-10年的愿景是:1,電影國際化;2,IP貨幣化(實景娛樂);3,原創產品(包括電影、游戲,預計H2會有更多游戲產品發布)領先戰略;4,移動互聯網O2O。預計2014年海外收購、實景娛樂投資、國內的跨界收購有望發生。
上一篇:上海宣傳片制作攝影色彩運用
下一篇:創意制片資本經驗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