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制片資本經驗談
作為投資人,大家最關心的可能還是錢,市場,以及與創作是個什么樣的關系。浙江唐德影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吳宏亮先生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后在影視產業的20多年里,在中影、北影廠工作,以及自己獨立創建唐德影視,以及唐德在IPO中國A股創業板上市。中國的影視人電影人在面對資本,面對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以及整個金融大環境的變化,到底該用怎樣的態度,以及遇到的哪些問題都在北京電影學院影視金融班3月26日上午課堂上得到解答。
以小見大,中國電影產業20年的口味變化
我是北京電影學院制片管理系89級畢業生。89年的北電,崇尚法國電影。蘇聯電影的影響對我們也很深。大部分的老師都是留蘇回國,留法的是種時髦。那時候作為學生的我們對于新浪潮,對歐洲電影的發展更關心關注。以看好萊塢電影為品味粗俗膚淺的表現。20年后的今天,再回校園,感覺各個專業都在大談類型電影,好萊塢以及產業化。以小見大,從學校這20年的變化,足以看出中國電影產業,在口味上的這20年的發展變化趨勢。
好萊塢工業已經發展到左手可以拍《變形金剛》《阿凡達》,右手可以拍奧斯卡獲獎影片。奧斯卡主要還是以文化內涵,社會價值為先導。在好萊塢這樣經濟高度發達,各行各業周邊配套配置都非常齊全并且體系完整的情況下,能夠在資本和藝術之間可以找到一個平衡。可以拍出風格完全不一樣的兩套東西。
好萊塢體系有非常優秀的人才培養方式,好萊塢的導演編劇,特別是以導演為核心的,能夠做一個長片的,是必須得有15部以上的短片拍攝經驗,還得有5部以上拿獎的可能性。這樣才有機會,才有可能性去拿到投資。獲得資本對其很青睞的一個態度。但在中國,則是趕鴨子上架一般的迅速上位。中國電影人才的培養已經跟高速的產業發展相脫節,無論是心理素質還是專業素養,還沒有達到最成熟的時候就已經進入產業的實操階段。也就能看到一些有創意,但有些稚嫩與不足的電影現狀。中國電影急速的變化與膨脹,需要跟其他產業進行對接,就產生了一個變異。
上一篇:影視大行業看好 華誼光線博納發展迥異
下一篇:做好一部企業宣傳片的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