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視頻制作大眾化的發展表現
網絡視頻脫胎于傳統視頻,以網絡為平臺進行傳播。由于網絡的互動性,人們輸出自己產品的門檻大大降低,網絡視頻制作的大眾化從其誕生開始便初見端倪。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視頻形式便是網絡電影。如今比較公認的網絡電影起源于一個名叫大衛·阿貝爾的青年的作品。作為一名電腦愛好者和影迷,他讓自己的家人作為演員,自己作為導演,完成了一部充滿了悲歡離合的影視作品,并將拍攝的電影上傳到網絡,眾多網民觀看了他的電影作品,也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第一批網絡電影的觀眾。電影的制作者從專業人員變為單純的技術愛好者,這無疑是網絡視頻大眾化的體現。到如今,網絡視頻的拍攝更不僅限于那些擁有專業攝像機的團隊。盡管有很多傳統的傳媒團隊利用專業的影視制作團體在網絡視頻領域輸出著諸如網劇、網絡綜藝等產品,但更多的是普通網民隨手拿起輕巧的家庭DV攝像機甚至是智能手機,在各種場景制作不同主題的視頻。網絡視頻初期,其制作模式較為簡陋,大多以拼接各種視頻片段為主,加以作者的小幅改動和字幕說明,在內容上主要以惡搞為主。伴隨技術的積累發展,電腦容量不斷增大,網絡寬帶速度不斷提高,視頻制作軟件功能不斷提升,網絡上的視頻資源也日益豐富,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同時,更多簡易有趣的視頻形式被廣大網民創造出來。這里以兩種在年輕人中十分熱門的視頻形式舉例。
Vlog,中文翻譯為“視頻博客”,由“video”和“blog”兩個單詞變形而來。顧名思義,這是一種用影像記錄生活、表達看法的視頻形式。它往往由個人拍攝、制作;內容以生活瑣事、趣事為主;時間較短、節奏緊湊;有鮮明的個人特色。一些優秀的vlog甚至會去注意鏡頭的運動與蒙太奇等。體積小、非商用的特點使得優秀的vlog能夠快速地在網絡上傳播。這種視頻制作成本低,沒有很復雜的特效,往往利用如Adobe Premiere等非編軟件即可制作而成。如今甚至有一些手機軟件即可滿足vlog簡易的剪輯要求,如蘋果公司推出的iMovie等。Vlog的火熱表現了當代年輕人善于表達的個性,同時也表現出網絡視頻大眾化的趨勢。
鬼畜,來源于日語,原意是佛教用語“餓鬼道”和“畜生道”并稱簡略之后所形成的詞語,其意思多與“施虐”、“殘酷無情”有關。后經青年網民的再創作,成為了一種被戲稱是對觀眾施虐的惡搞視頻的形式。它往往從一些正常的視頻中截取片段,并將素材合上某個音樂的節拍,經過處理后形成一個以不斷反復、節奏性強為特色的作品。這類作品表面上往往看似“毫無意義”或令人“難以忍受”。但在很多時候它表現出年輕人對一些社會事件的看法與調侃。這類視頻發展至今已經吸引了許多創作者,雖然不需要前期的拍攝,但其制作門檻要比vlog高。創作者需要用Adobe Premiere或Vegas等軟件扣取并拼接素材,并對其進行音頻上的處理,有些優秀的鬼畜會用到專業的音頻軟件。在對于畫面的處理上,更復雜的作品也會用Adobe After Effects等軟件進行進一步的特效制作以此達到喜劇效果。其中有些畫面已不再是從原素材中截取,而是創作者的手工繪制,這使得這樣的畫面開始具有動畫的色彩。雖然鬼畜的制作難度大于vlog,但相較于專業的影視作品,這種短小的視頻還是促使許多人成為了網絡視頻的制作者。
除了這兩種形式,網絡視頻大眾化還表現在各種直播與一些原創視頻的興起。不得不說如今網絡視頻制作的主體與曾經的傳媒行業已經大相徑庭。專業團隊在網絡視頻領域的地位不再是壟斷性的,雖然其依舊掌控著精良的網絡視頻資源,但作為視頻制作者的個人已經在很多觀眾尤其是年輕人中擁有一定的地位。那么是什么促使此類轉變的發生呢?
網絡視頻制作大眾化的原因
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設備的影像技術的進步是網絡視頻制作大眾化的重要原因。如今打開各種視頻網站,你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用手機攝像頭創作的作品。在2000年前,夏普便發布了其J-SH04型號手機,這成為了第一部可照相的手機,但不過其當時搭載的CCD攝像頭像素僅為11萬。再加上當時手機較小的存儲容量,這樣的條件明顯無法滿足創作的需求,“攝像”還是一個無法隨時隨地進行而是需要做前期準備的行為。時過境遷,手機攝像頭的像素已可以達到幾千萬。與此同時,背照式傳感器、堆棧式傳感器的相繼出現也使手機攝像頭的成像質量大大增強。如今,高端手機的攝像頭還普遍采用光學防抖技術,這進一步使得一個優質的網絡視頻可以在任何地點被創作出來。除了手機,一些主打便攜、運動的相機也使視頻作品的前期拍攝變得輕松,如GoPro系列等。
上一篇:一種見效最快的宣傳方式,您的企業有了嗎?
下一篇:探索網絡直播差異化轉型之路